前不久,日本广岛迎来了原子弹轰炸八十周年的纪念活动。当天,日本首相在会场上神情凝重,发表了颇为严肃的讲话,再次强调绝不能让广岛和长崎的悲剧重演。他的言辞中充满了沉痛的回忆与对和平的呼唤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联合国也对此事进行了高调回应,不仅派代表发表悼词,还呼吁全球携手推动“无核世界”。他们在镜头前表现得仿佛对死难者充满悲悯,但却回避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:当年究竟是谁投下了那两颗改变历史的原子弹优益配,又为何广岛与长崎会成为目标?
2025年8月6日,距离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整整八十年。活动当天,日本政府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追悼仪式。回望历史,1945年8月6日上午,美国在广岛上空投下代号“小男孩”的原子弹,爆炸瞬间,城市几乎被彻底摧毁。根据当时的统计,广岛全市约24.5万人口中,近7.9万人当天死亡,随后因辐射和伤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持续增加,最终伤亡总数超过二十万。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。仅仅三天后,美国又将另一颗代号“胖子”的原子弹投向长崎,使得日本再次陷入毁灭性的灾难。仅仅六天之后,面对无法抵挡的毁灭性打击,日本才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,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画上句号。
展开剩余73%尽管历史的终结是以日本的失败收场,但无数平民在核爆中丧生,这一点至今仍让人唏嘘。广岛与长崎的每年纪念活动,便是日本民众寄托哀思与祈愿和平的重要时刻。然而问题在于,日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,往往只强调自身作为“受害者”的一面,却极少正视其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。日本政府常常通过高调的纪念仪式,塑造一种受害者形象,但对其在中国及亚洲各国犯下的暴行却避而不谈。更讽刺的是,日本至今仍在供奉侵略战犯的靖国神社,每年举行大规模的参拜活动,却鲜少在这些场合提及被日本侵略所导致的亚洲各国的惨重损失。
而在此次八十周年活动上优益配,联合国竟然附和日本的姿态,不仅以视频形式悼念,还由秘书长发言,呼吁世界和平与无核化。然而在中国记者看来,这样的举动缺乏对历史的完整审视。央视驻联合国记者徐德智当场提出了尖锐的问题:“谁炸的日本?”联合国发言人哈克一时语塞,迟疑之后才勉强回答“美国”。但徐德智并未止步于此,紧接着又追问:“为什么日本会成为目标?”这一问题令对方更加沉默,因为答案关乎日本自身的侵略历史与罪行,而这是日本政府与部分国际舆论始终刻意回避的。
八十年来,日本不断在国际上强调自身的苦难,塑造一种“值得同情的受害者”形象。然而,历史并非单向叙事。日本的遭遇固然令人同情,但他们首先是加害者,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。正因为当年的扩张与屠杀,才招致了原子弹轰炸的悲剧。若他们当年不对亚洲邻国进行疯狂的侵略,广岛与长崎也不会沦为核爆的目标。
因此,如果今天仅仅纪念日本的苦难,而不追溯其侵略历史,那就是对历史的歪曲,也是对数千万无辜遇难的中国及亚洲人民的不公。和平的确值得呼吁,但若忽视背景,所谓的“无核世界”口号便失去了现实意义。日本若想真正得到理解,就必须勇敢面对历史,不仅是缅怀自己,更要为当年给他国带来的苦难承担责任,承认错误并道歉。
若要纪念2025年8月9日这个日子,它的意义不仅属于日本,更属于全世界。它提醒人们反思:灾难的根源究竟何在?历史不该被遗忘,尤其是加害与受害的角色必须厘清。八十年过去了,世人需要记住的不是日本单方面的苦难,而是战争所带来的教训——唯有正视历史,才能真正走向和平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乐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